•通过境内外银行账户过渡,使非法资金进入金融体系; •通过地下钱庄,实现犯罪所得的跨境转移; •利用现金交易和发达的经济环境,掩盖洗钱行为; •利用别人的账户提现,切断洗钱线索; •利用网上银行等各种金融服务,避免引起银行关注; •设立空壳公司,作为非法资金的“中转站”; •通过买卖股票、基金保险或设立企业等各种投资活动 ,将非法资金合法化; •通过购买彩票进行洗钱; •通过购买房产进行洗钱; •通过珠宝古董交易和虚假拍卖进行洗钱。 |
![]() |
•《反洗钱法》
•《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人行〔2006〕第1号令
•《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人行、银监、保监、证监〔2007〕第2号令
•《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 人行〔2016〕第3号令
•《金融机构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评估及客户分类管理指引》人行银发〔2013〕2号
•《关于加强反洗钱客户身份识别有关工作的通知》人行银发〔2017〕235号
•《关于进一步做好受益所有人身份识别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人行银发〔2018〕164号
•《法人金融机构洗钱及恐怖融资风险管理指引(试行)》人行银反洗发〔2018〕19号
洗钱的定义: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通过各种方法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来源和性质的犯罪行为。金额不是决定其社会危害性大小的唯一因素。
20世纪20年代,美国芝加哥一个黑手党的金融专家买了一台投币式洗衣机,开了一家洗衣店。他在每晚计算当天的洗衣收入时,就把其他非法所得的赃款加入其中,再向税务部门申报纳税。这样,扣去应缴的税款后,剩下的其他非法得来的钱财就成了他的合法收入。这就是“洗钱”一词的来历。
洗钱的危害
•洗钱的危害很大不但破坏金融秩序,而且公民自己很有可能触犯法律。
•洗钱作为上游犯罪的衍生犯罪,客观上为犯罪活动提供进一步的资金支持,助长更严重和更大规模的犯罪活动;
•洗钱助长和滋生腐败,败坏社会风气,导致社会不公平;
•洗钱造成资金流动的无规律性,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增加金融机构的运营风险;
•洗钱损害合法经济体的正当权益,破坏市场竞争环境,损害市场机制的有效运作和公平竞争;
•洗钱损害金融机构稳健经营基础,加大了金融机构的法律和运营风险。
1.选择安全可靠的金融机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的规定,金融机构对依法履行反洗钱职责或义务获得的客户身份信息和交易信息予以保密。而地下钱庄等非法金融机构逃避监管,不仅可能为犯罪分子和恐怖势力转移资金,清洗“黑钱”,而且无法保障客户资金和信息安全,成为社会公害。
2.主动配合反洗钱义务机构进行身份识别:
•办理业务时带好身份证或其他身份证明文件、如实填写身份信息、配合金融机构的身份信息确认工作、回答金融机构工作人员的合理提问。
•身份证件到期更换的,请及时通知金融机构办理更新手续,否则将会被中止业务办理。
3.千万不要出租或出借自己的身份证件:可能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犯罪分子可能盗用你的名义从事非法活动、协助完成洗钱或恐怖融资活动、你的行为很可能会影响个人征信记录。
4.千万不要出租或出借自己的账户、银行卡等:账户、银行卡、密码口令、U盾等都是交易工具,也是反洗钱资金监测和犯罪案件调查的重要途经,犯罪分子、恐怖分子可能利用你的交易工具进行洗钱活动。
5.不要用自己的账户替他人提现:提现是洗钱行为的重要形式,千万不要沦为犯罪分子的“提款机” 。